工程机械智慧制造创新实训中心按照“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在现有“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基础上,新建1800平方米用于建设与高端工程机械制造系统相配套的现代化生产制造中心,主要包括:400平米用于壳体柔性制造产线,700平米用于水切割、金属激光切割机等大型设备;200平米用于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设计(CAD/CAE)应用系统PDS、管理信息系统ERP。
中心立足于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整合应用大量跨行业工艺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实现“大规模离散制造系统”生产过程仿真。并通过一些智能化设备的投入、自动化物流的配送以及智能化管理,使制造手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显著提高了产品制造质量。
中心以MES作为整个制造过程的大脑,负责调度生产、物料、质量、设备等所有生产资源,通过生产流程优化,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上,全面运用制造设备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加工程序传递以及设备动态监控等功能。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全部联网,实现对车间现场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同时,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与PDS、ERP系统的全面集成,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提高了柔性生产制造水平。
中心积极探索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充分发挥徐工集团等合作企业的作用,双方在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实训教材、共建实训教学平台、联合实训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依托中心雄厚技术实力,以培养制造领域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目标,开展社会职业认证培训服务。
中心结合徐州工程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和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全方位的服务地方发展体系,打造开放共享、互利互赢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建设期内,学校将巩固与相关企业稳定的合作关系,与80家以上企业新建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技术开发、合作培养与培训等提供良好的平台。结合地方与企业发展需求,每年承接企业实验项目220项以上,为企业培训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1500名以上,完成校企合作研究成果和技术转移45项以上。扩大实训平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主动承担徐州及及周边地区高校学生相关培训2500人次以上。
中心围绕职业岗位要求,提升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验实训平台为依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能力导向重构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建成后的实训平台,每年承担学生实验实训项目800项以上,为5000名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实训教学保障;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所,每年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50项以上,省级项目70项以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实训基地建设惠及全校;每年将70-80项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实验实训教学,让学生实际体验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优质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中心引导教师利用实训平台从事教学研究与科技开发,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顶岗训练,参与生产全过程,培养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相关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70%。依托实训平台,相关专业教师每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5-30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35-40项,申请专利120-150项,并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丰富提高实习实验实训教学内涵和质量,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依托项目实施,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50名作为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有效补充,并引进企业骨干人才10名,形成校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团队。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中心布局图